【隆门Family】本导基因全球首个青光眼基因编辑治疗临床启动会在北京同仁医院召开
2024年5月7日,上海本导基因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导基因”)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以下简称“同仁医院”)协作的“BD113青光眼体内基因编辑治疗”临床启动会在同仁医院顺利召开。
国际眼科学院士、青光眼领域著名专家王宁利教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研究所所长侯胜平教授、本导基因CEO徐芳女士、CTO张琳博士、临床负责人李福军博士、研发副总裁凌思凯博士等相关同事参与了此次会议。
该项目为全球首个基因编辑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研究,由青光眼领域著名专家王宁利教授发起,由王教授团队协作开展,以期能够在该疾病治疗方向有新的突破,并能够为广大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关于BD-VLP
类病毒体BD-VLP技术是首个中国原创性和具有全球领先性的基因治疗递送载体,创造性地融合了病毒与非病毒载体的优点,可以高效递送mRNA,RNP和蛋白,载量大且具有细胞靶向性,解决了体内基因编辑治疗效率和安全性的问题,加速了体内基因编辑在临床转化和体内基因编辑时代的到来。采用BD-VLP基因编辑递送平台的BD111病毒性角膜炎体内基因疗法获得了FDA孤儿药资格和中美两国的IND临床批件,在进行的Ⅰ期临床试验中初步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BD111是中国首张体内基因编辑临床批件,在全球范围了与Intellia和Editas等共同引领体内基因编辑治疗的发展。VLP技术的原创成果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BME(2X)等期刊上。
关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的主要亚型,约占全球青光眼病例的74%。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其疾病特点是视神经逐渐受损,导致视野缩小,最终导致失明。遗传因素在该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外科手术。药物治疗通常是首选方案,包括使用降低房水生成或增加房水排出的眼药水,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终生用药,而长期局部使用抗青光眼药物(及其防腐剂)有副作用,可能会诱发严重的眼表和眼周变化,同时长期用药还存在患者依从性和抗药治疗失败等问题。激光治疗和外科手术通常在药物治疗无法有效控制眼压时选择使用,且存在手术损伤、滤过通道瘢痕化、渗漏等手术引起的不良后遗症风险。
本文内容来源于本导基因公众号,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其他渠道信息撰写,珠海隆门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侵权请联系删除。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